沒有哪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不是充滿艱險。透過色彩斑斕的故事和傳說,我們不難看到,獲取技術和市場是全球化的目的,資本和金融服務是有力助推,技術和資本是助力物流裝備企業全球化騰飛的兩個翅膀。
值得一提的,目前全球化理念發生了重要變化。之前通行觀點是:在國內市場競爭中勝出并成為行業領先企業后,為尋求更大的發展而進軍全球化,以充分挖掘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但是,隨著企業的競爭已進入到供應鏈的競爭,目前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有了更新和提升。轉變為企業的國內發展也要第一時間利用全球化資源,發展伊始就要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起規劃,不再是兩個階段,而是互惠互補,同時發展。蓋因全球化趨勢明顯加快,變革深刻,時不我待。
其次,目前流行的海外投資的新思路是:
第一,尋找10年前的中國。我國企業界堅信,中國10年前發生的情況在后起國家也一定會發生。由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使用成本低、政府管理成本低,因此像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正是目前投資的洼地。
第二,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一般規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其占產品市場的比率在1/3左右,依照此邏輯,尋找出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或者具有全球第一潛在品質的企業,且它們產品的市占率最好在20%以下,對這些企業進行收購或重組。這也是我們看到的中國企業似乎更關注德國、日本同行,因為他們極可能是“隱形冠軍”將他們幾代人精益求精打造的產品,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銷售,最終實現顯性的世界第一,并由此持續獲取最大利潤。上述思路,物流裝備企業均有實踐。
另外,在全球化層面,標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要遵從和符合各國、各地區標準;另一方面,積極提高中國物流裝備產品市場占有率,主動自覺提升中國標準的影響力。
此外,國際化發展離不開相互協作。因為物流裝備行業產業鏈較長,幾乎沒有哪個企業可以獨家提供物流系統項目中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部產品,提供從系統規劃設計到設備制造安裝的一站式服務,所以與上下游企業結成合作伙伴關系,抱團出海,是絕大多數物流裝備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必然選擇。
無疑,廣大物流裝備企業在此輪全球化浪潮中面臨著更多機會,而民營物流裝備企業更善于學習和競爭,擁有更加靈活和更高效率的運作,經過20年探索與錘煉已成為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
我們相信,在“一帶一路”引領下,未來中國物流裝備企業將不懈追逐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從中國大地走向全球,創造出物流裝備發展的新輝煌。